橡胶挤出机操作过程中存在机械伤害、高温烫伤、电气风险、化学刺激等安全隐患,需围绕 “设备运行、人员操作、环境管理” 建立全流程安全规范,具体安全事项可分为开机前检查、开机操作、运行监控、关机维护、应急处理五大环节,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:

一、开机前安全检查:排除初始隐患,避免 “带病运行”
开机前需对设备、原料、环境进行全面检查,重点排查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点,确认无风险后再启动设备:
设备状态检查
机械部件:检查螺杆、机头、模具连接是否牢固(螺栓无松动,避免运行中脱落伤人);牵引辊、切割装置的防护栏(或防护罩)是否完好(防护栏高度≥1.2m,无缺口、变形,防止人员接触旋转部件);传动系统(齿轮、皮带)的防护罩是否闭合,避免卷入衣物、头发。
电气系统:检查电源线、接地线是否完好(无破损、裸露,接地电阻≤4Ω);操作面板按钮、指示灯是否正常(急停按钮需突出面板,按下后能立即切断电源);温控系统、变频器无报警提示(如过压、过载报警需先排查故障)。
冷却 / 加热系统:水冷系统的水管无泄漏(避免水接触电气部件导致短路),水箱水位达标(不低于最低刻度线);加热圈(或热油加热装置)的绝缘层无破损,周围无易燃物(如塑料膜、抹布,防止高温引燃)。
原料与工具检查
原料需符合安全标准:禁止使用受潮、结块或含杂质(如金属碎屑)的橡胶原料(杂质可能卡住螺杆,导致设备过载或螺杆断裂);添加的助剂(如硫化剂、防老剂)需密封储存,避免粉尘泄漏(部分助剂有刺激性,需佩戴防尘口罩操作)。
工具摆放规范:清理设备周围的工具(如扳手、螺丝刀),避免随意放置导致绊倒;需使用的工具(如铜刷、清理铲)需无尖锐毛刺,防止划伤模具或手部。
环境安全检查
设备周围通道畅通:预留≥1m 的操作空间,无堆积物(如成品、原料袋),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快速撤离。
通风与防护设施到位:车间通风系统正常运行(排出加热产生的少量挥发性气体);高温区域(如机头、加热圈附近)需张贴 “高温警示” 标识,必要时加装隔热板(防止人员误触烫伤)。
二、开机操作安全:规范流程,避免误操作
开机过程需严格遵循 “低负荷启动、逐步升压 / 提速” 的原则,防止设备突然过载或原料飞溅,具体操作要点:
人员防护到位
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(PPE):穿长袖工作服(袖口收紧,避免卷入旋转部件)、防砸安全鞋(防止工具或成品掉落砸伤脚部);操作高温部件(如模具、机头)时需佩戴耐高温手套(耐温≥200℃,避免烫伤);添加助剂或清理粉尘时需佩戴防尘口罩(或防毒面具,针对刺激性助剂)。
禁止无关人员靠近:开机时设备周围设置 “禁止入内” 警示带,仅操作人员(需经培训合格)在操作位,避免他人误触按钮或接触危险区域。
开机步骤规范
先通辅助系统,后启动主机:依次打开冷却系统、加热系统,待机筒各段温度达到设定值并保温 30 分钟(确保温度均匀,避免原料塑化不均)后,再启动螺杆驱动电机。
低转速启动,逐步提速:螺杆初始转速设定为 5-10r/min(避免高速启动导致原料冲击机头,产生高压飞溅),待熔融橡胶从模具平稳挤出后,再根据生产需求逐步提升转速(每次提速不超过 10r/min,观察设备无异常振动、噪音后再继续)。
牵引与挤出同步:启动牵引装置时,需先手动引导型材进入牵引辊(避免型材偏移导致卡顿),牵引速度从低速开始,逐步调整至与挤出速度匹配(牵引速度过快易导致型材拉伸断裂,过慢会导致原料堆积在模具口)。
三、运行监控安全:实时观察,及时处置异常
设备运行中需持续监控 “设备状态、产品质量、人员操作”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,避免小故障扩大为安全事故:
设备状态监控
关注关键参数:实时观察操作面板的温度、压力、转速显示,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按下急停按钮:
机筒温度异常(超出设定值 ±10℃,可能导致原料碳化或加热圈烧毁);
机头压力骤升(超过额定压力 120%,可能导致模具爆裂或原料飞溅);
设备出现剧烈振动、异响(如 “咔咔” 声,可能是螺杆卡住或轴承损坏)。
禁止违规操作:运行中禁止打开传动系统防护罩(如齿轮箱、皮带罩),禁止用手或工具触摸旋转的螺杆、牵引辊(即使低速也可能造成卷入伤害);禁止在模具口堆积原料,避免熔融橡胶溢出烫伤。
人员操作规范
避免单人长时间操作:连续运行超过 4 小时需轮换人员,防止疲劳导致误判(如未及时发现压力异常);操作时需集中注意力,禁止玩手机、聊天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。
清理操作安全:清理模具口残留橡胶时,需先降低螺杆转速(至 5r/min 以下),使用专用铜刷(禁止用铁器,避免划伤模具或产生火花)轻轻清理,手臂需远离模具口(防止熔融橡胶突然溢出);禁止在设备运行时拆卸模具或机头部件。
四、关机与维护安全:降低后序风险,避免二次伤害
关机与维护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,需重点防范 “高温部件余热烫伤、机械部件误启动、电气触电” 等风险:
规范关机流程
逐步降负荷关机:先停止加料,保持螺杆低速运行(5-10r/min),待机筒内原料基本挤出(模具口无橡胶流出)后,关闭螺杆驱动电机;再依次关闭加热系统、牵引装置、冷却系统;最后切断总电源(确认设备完全停止后再离开)。
高温部件防护:关机后机筒、机头、模具仍有高温(余热可能持续 1-2 小时),需在周围放置 “高温勿触” 标识,禁止立即触摸或用水冲洗(骤冷可能导致模具开裂);如需拆卸模具,需待温度降至 50℃以下(用温度计测量)后再操作。
维护作业安全
断电上锁,防止误启动:进行维护(如清理螺杆、更换加热圈)前,必须切断总电源,并在电源开关处悬挂 “正在维护,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(必要时加锁,钥匙由维护人员保管),避免他人误送电导致设备启动。
机械部件维护安全:拆卸螺杆、机头时,需使用专用吊装工具(如行车),禁止人力强行搬运(螺杆重量可达几十公斤,易导致砸伤);清理螺杆残留原料时,需使用专用刮刀(刀刃朝向远离身体的方向),避免划伤手部。
电气维护安全:维修温控系统、变频器时,需由持证电工操作,使用绝缘工具(如绝缘螺丝刀、验电笔),先验电确认无电压后再作业;禁止在潮湿环境(如水冷系统泄漏)下进行电气维护,防止触电。
五、应急处理:快速响应,减少事故损失
提前制定应急方案,确保发生烫伤、机械伤害、火灾等事故时能快速处置,降低伤害程度:
烫伤处理
轻度烫伤(皮肤发红、无水泡):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(15-20 分钟,降低皮肤温度),避免涂抹牙膏、酱油等(可能加重感染),必要时涂抹烫伤膏。
重度烫伤(皮肤起水泡、破损):立即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,避免摩擦,快速送医治疗,途中保持伤口清洁。
机械伤害处理
卷入伤害: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电源,禁止强行拉扯衣物或身体部位(避免造成二次伤害),若部件卡住身体,需使用工具拆解设备(如切断皮带、拆卸牵引辊)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。
砸伤 / 划伤:轻度划伤用碘伏消毒后包扎;砸伤导致肿胀、疼痛时,先冷敷止血,再送医检查是否骨折。
火灾 / 电气事故处理
加热圈引燃易燃物:立即切断电源,用干粉灭火器(禁止用水,避免触电)扑灭明火,若火势较大,启动车间消防系统,疏散人员并拨打 119。
电气短路 / 触电:立即切断总电源,对触电人员进行心肺复苏(若失去意识)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;禁止在未断电的情况下触碰触电人员或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