橡胶挤出机是橡胶制品生产的核心设备,通过加热、塑化橡胶原料,再经螺杆旋转将熔融橡胶从模具挤出,形成管材、密封条、胶片等连续型制品(如汽车门窗密封条、输油管、电缆护套)。以下小编详细说明一下:

1. 开机前准备
原料检查:混炼胶需无杂质(石子、金属屑),避免划伤螺杆或模具;含水量过高时需提前干燥(如天然胶含水量>1% 时,需在 60-80℃烘干)。
设备检查:
螺杆、机筒内无残留胶料(停机后未清理易导致下次开机时焦烧);
温控系统正常(设定温度达到后需恒温 10-15 分钟,避免局部温度不足);
模具安装牢固(与机头同心,避免挤出制品偏心)。
2. 开机与运行控制
低速启动:开机时螺杆转速从低速(5-10r/min)开始,待橡胶从模具挤出后再逐步提高转速(防止负载过大烧毁电机)。
温度控制:严格按胶种设定温度(如丁基橡胶易焦烧,温度需控制在 120℃以内;硅橡胶需 150-180℃),温度过高会导致橡胶提前硫化(焦烧),温度过低则塑化不良(制品表面粗糙、有裂纹)。
压力监控:机头压力波动需≤±0.5MPa(通过调整螺杆转速或模具开口度稳定压力),压力骤升时需停机检查(可能是模具堵塞)。
3. 停机操作
逐步降温:停机前先降低转速,关闭加热,待机筒温度降至 80℃以下(橡胶凝固但未硬化),再清理螺杆和模具内的残留胶料(用专用清理料或硬脂酸锌辅助清理)。
模具保养:拆下的模具需清理残留胶料,涂抹防锈油(避免生锈堵塞流道)。
4. 日常维护
定期润滑:传动系统的轴承、减速器每月加注润滑油(如齿轮油);螺杆与机筒的配合面(非工作面)需定期涂抹高温润滑脂(避免锈蚀)。
磨损检查:每运行 3000-5000 小时,检查螺杆、机筒的磨损情况(用卡尺测量螺杆直径,磨损量>0.5mm 时需修复或更换,否则会导致挤出量下降、制品尺寸不稳定)。
温控系统校准:每半年用温度计校准热电偶(误差需≤±5℃,避免显示温度与实际偏差过大)。